原標題:四年幫扶路送電到村寨
“電力助推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電力人員幫助北川小壩鎮村民網上“帶貨”賣蜂蜜
綿陽新聞網訊 2015年11月17日,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全面啟動“電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全力實施“電力助推脫貧攻堅”十大行動,定點幫扶或參與定點幫扶10個村,包括三個貧困村和七個非貧困村,結對幫扶200余戶貧困戶。截至目前,公司定點幫扶的三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貧困村序列,結對幫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為全市脫貧攻堅總體目標奠定堅實的電力基礎。
對口幫扶助脫貧
近日,記者來到距綿陽市區120多公里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小壩鎮酒廠村。這個群山環抱的村子里,通往村民家的道路幾乎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民家的房屋經過風貌打造后煥然一新。
記者隨國網北川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羅小剛到幾戶村民家走訪。村民劉海金告訴記者,供電公司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麻煩事,村里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剛開始到村上時,我一家家走訪貧困戶,但許多村民對幫扶工作不理解。”羅小剛深有感觸地說:“后來,村民看到我們在真正做實事,就愿意找我尋求幫助,幫扶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
小壩鎮酒廠村、大梁村、團結村共有68戶貧困戶,北川供電公司干部職工專門結對幫扶,經過4年多的對口幫扶,所有貧困戶都已脫貧。酒廠村黨支部書記龍玉軒告訴記者,該村去年底實現了所有貧困戶脫貧,幫扶前村人均年收入2130元,現在人均年收入達到13540元。
據了解,在脫貧攻堅工作關鍵時期,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共派遣五名駐村第一書記,到江油、北川和鹽亭對口幫扶貧困村脫貧攻堅。他們深入村社,挨家挨戶宣傳和推動貧困地區“兩改兩建”,并充分發動公司廣大黨員和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其中,先后完成近百戶危房改造和200余戶廚房、廁所的改建。駐村第一書記還聯合屬地供電所,解決貧困戶的照明和生產用電需求,得到廣大群眾連連稱贊。
產業扶貧助小康
山區群眾要致富,發展特色種養殖效果較好。如今,小壩鎮已發展起多項特色產業,喂養土豬、土蜂、土雞,種植水果、蔬菜、藥材等多種土特產品正在形成規模。村民周小波家養了50箱土蜂,每年出產幾百斤蜂蜜,但由于山區交通不便,過去運到很遠的城里銷售比較困難。羅小剛想到了利用網絡銷售,他專門到老周家拍攝了一段視頻,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推廣。羅小剛說:“下一步,我們還將統一注冊商標,在網上拓展銷售渠道,幫助村民解決銷售難題。”
在酒廠村村委會旁,一家藥材粗加工廠正在修建,由于這一帶出產藥材較多,北川供電公司專門申請將粗加工廠設在這里,并提前架好施工電源。今后,這一帶村民銷售的厚樸、黃連等藥材,經過粗加工后再銷售價格將大大提高。
在對口幫扶的鹽亭縣西陵鎮星星村,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幫助該村發展產業取得了成效,該村以“公司+貧困戶+村委”的合作模式引入紅椿種植和水產養殖,通過三年來的培育,紅椿種植實現豐收,首產盈利4萬余元;水產養殖通過微信推廣等多種方式打開了銷售渠道。今年以來,供電公司與農業科技公司繼續為該村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該村發展觀光農業,為星星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電力要素助“三農”
在小壩鎮酒廠村走訪時記者發現,這里的電力線路都是嶄新的,一根根嶄新的水泥電桿連接著每家每戶。羅小剛告訴記者,經過農網改造后,村民們再也不擔心刮風下雨用電出問題了。
據了解,綿陽供電公司對北川轄區內的93個貧困村實施農網改造,惠及貧困戶1.9萬余戶。公司實施的“送電到羌寨”行動,主動接收北川極為偏遠的5個半羌族鄉鎮小水電供給,讓該區域告別了供電設施陳舊、線路長、可靠率低、安全隱患大的歷史,讓遠離縣城的群眾共享電力新生活。特別是開坪鄉鳳陽村和禹里鎮三坪村的電網改造成效顯著,農村戶均配電容量達到全省先進水平,極大地滿足了貧困地區群眾需求。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將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作為服務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緊緊圍繞電網規劃、農網升級改造,提升貧困地區供電保障能力。2015年以來,綿陽電網新建架設10千伏線路近300公里,安裝配變電設施900余臺,新建或改造低壓線路2500余公里,貧困村電網改造實現全覆蓋,供電網架結構持續完善,供電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貧困地區人民生產生活用上了放心電。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還大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和貧困地區產業項目發展,先后為371個小城鎮(中心村)實施電網改造升級,為47個自然村通上了動力電。為了提升農業灌溉效率,公司還大力實施“機井通電”工程,共完成機井(提灌站)298眼,受益農田達到2.3萬畝?! 。▌⒁滑?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胥江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