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位房東走上社區管理新“崗位”
“樓棟長+房東”管理模式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
綿陽新聞網訊 在游仙,有這樣一個社區,這里有135棟居民自建房屋,867個單元樓,卻沒有一堵圍墻、一扇大門;這里有5600余戶,1.32萬人居住,其中1.01萬屬于流動人口,最多的一棟房屋內有流動人口300余人;這個全開放式、流動人口眾多的社區內卻呈現出環境清潔干凈、治安穩定有序、居民安定和諧的繁榮景象……這里就是游仙區富樂街道沈家壩北街社區,一個在極其復雜環境下探索出一條“樓棟長+房東”的獨具特色基層社會治理道路的老舊小區。
1 破解治理難題
867名房東“上崗”協助社區管理
“這個月又輪到我當值了,準備先到各單元看一看,有沒有堆積的廢舊家具。”9月1日,沈家壩北街社區居民謝燕從鄰居手中接過紅袖標,此刻的她,有了一個新身份-“樓棟長”。這個沈家壩北街社區獨創的名詞,來源于它背后的職責:負責整個樓棟的日常管理。
謝燕作為1995年游仙區建區時“統征統轉”的失地農民,和其他村民一樣,她在富樂山腳下建起一棟6層房屋,開始了以出租房屋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城市生活。
作為一名房東,謝燕面對的主要群體是眾多租戶,他們中有最短3個月的過渡型租客,也有數年居住在此的租戶。因租戶的流動性和低附著屬性,租戶往往都是跟房東產生直接管理關系,因此,房東的責任心成了社區治理的最大依仗。
以往,由于部分房東責任心不強和管理能力不足,沈家壩北街社區發生了諸多社會問題,涉及環境和治安方面。在這里,人員流動產生的眾多廢棄家具常年堆積,高空拋物、垃圾亂扔,社區垃圾清運成本巨大。同時,環境衛生問題還導致房屋租金低廉,因此聚集了大量低素質人員,吸毒、盜竊等違法犯罪行為屢屢發生……“沈家壩治安亂環境差”一度成為經商、務工、陪讀市民的口頭禪。
“大家都希望生活在和諧、安全、清潔的社區里。”富樂街道黨工委書記董勇介紹,社區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課題,對于沈家壩北街社區這樣一個矛盾突出、社會問題集中的地方,為破解社區管理困境,街道和社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行“樓棟長+房東”管理模式,推動社區管理精細化,867位房東走上了社區管理的新“崗位”。
2 管理精細化
“評星推優”激發樓棟長積極性
按照“誰出租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樓棟長由各單元房東按月輪流擔任,組建居民自治網絡,單元樓棟事務由樓棟長組織協商解決,做到小事自我管理、自行解決。樓棟長身兼多職,被稱為“六員一身”,即環境監督員、管理信息員、治安防范協管員、法制宣傳員、鄰里糾紛調解員和義務消防員。